菜单
    犀牛云移动云网

技术应用案例:LTC4000F光谱共焦位移传感器在锂电池外壳涂胶检测中的高精度闭环控制

来源:
时间: 2025-02-25


行业痛点与挑战

锂电池外壳边缘涂胶工艺(槽深5mm×宽3mm)对胶体连续性、填充均匀性及边缘贴合度要求严苛,直接影响电池密封性与安全性。传统激光位移传感器因光斑发散(≥50μm)、抗遮挡能力弱,在深窄槽内易受侧壁反射干扰,导致拐弯区域信号丢失、断胶漏检率高达15%以上。此外,胶体固化前的反光差异、产线振动及环境温漂(±5°C)进一步加剧测量误差,传统方案难以满足±10μm级在线检测需求。

技术应用案例:LTC4000F光谱共焦位移传感器在锂电池外壳涂胶检测中的高精度闭环控制



创新解决方案:LTC4000F光谱共焦传感器技术优势

基于LTC4000F系列光谱共焦位移传感器(参数详见表1),构建高鲁棒性涂胶检测系统,其核心优势如下:

技术特性LTC4000F参数应用适配性
超小光斑(Φ16μm)聚焦光斑直径16μm(中心量程)穿透5mm深槽,避免侧壁干扰
高重复精度(0.1μm)静态重复性RMS 0.1μm胶厚波动检测灵敏度提升30倍
抗倾角测量(±21°)允许最大入射角±21°适应拐弯处胶体曲面反射
高速采样(21kHz)控制器LT-CCH支持21kHz采样匹配200mm/s涂胶速度无拖影
温漂抑制(<0.03% F.S/°C)温度稳定性0.12μm/°C车间温漂环境下长期精度保持

表1:LTC4000F关键参数与工艺适配性分析

技术应用案例:LTC4000F光谱共焦位移传感器在锂电池外壳涂胶检测中的高精度闭环控制


系统设计与实施细节

1. 多光斑协同扫描策略

槽底胶厚检测:选用LTC4000F(Φ16μm光斑)垂直入射槽底,利用4000μm量程覆盖5mm槽深,通过±21°角度容差补偿机械臂轨迹偏差。

边缘贴合度检测:搭配LTC4000FB(Φ32μm光斑)斜向扫描槽壁,双传感器数据融合重建3D胶体轮廓(图2),精准识别胶体与金属外壳的间隙(分辨率≤3μm)。

2. 抗干扰信号处理

动态滤波算法:针对未固化胶体的漫反射特性,嵌入自适应增益控制模块,结合21kHz高速采样消除胶体表面气泡、杂质引发的噪点。

温漂实时补偿:基于<0.03% F.S/°C的温度特性,通过传感器内置温度探头动态修正数据,确保-20°C~70°C环境下线性误差<±0.8μm。

3. 闭环控制集成

数据反馈链路:通过C# SDK将检测数据实时传输至涂胶机器人,动态调节胶枪压力(±0.01MPa)及运动轨迹(定位精度±5μm),实现胶宽(3±0.05mm)、胶深(0.5±0.02mm)的闭环控制。

多通道扩展:采用LT-CCF-16控制器同步管理16个传感器,支持多工位并行检测,单电芯检测周期压缩至0.3秒。

技术应用案例:LTC4000F光谱共焦位移传感器在锂电池外壳涂胶检测中的高精度闭环控制


实测效能与经济效益

缺陷检出率:断胶、溢胶等缺陷检出率从82%提升至99.97%(基于10万组样本统计),漏检率低于50ppm。

工艺优化:胶体填充一致性标准差从±25μm降至±3.5μm,电池气密性测试通过率提高22%。

成本节约:年减少因涂胶不良导致的返修成本超500万元,设备投资回收周期<8个月。


行业启示

LTC4000F系列通过**“亚微米精度+深窄空间穿透+环境抗扰”**三重技术突破,解决了锂电涂胶检测的行业性难题。其模块化设计(支持高温200°C定制版本)更可拓展至注塑件毛刺检测、燃料电池双极板密封等场景,为新能源装备智能化升级提供标准化测量范式。

图例说明

图2:3D胶体轮廓重建示意图
LTC4000F(垂直光轴)与LTC4000FB(倾斜15°)协同扫描,通过点云拟合生成胶体横截面形貌,实时比对预设公差带(绿色区域)。



销售热线 0510-88155119
图文传真 0510-88152650
无锡泓川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© 2018 20160829.All Rights Reserved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